娱乐天地-娱乐天地注册登录站
NEWS 娱乐天地新闻
当前位置:娱乐天地新闻

Title
上海农村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08-04 16:06:01    作者:佚名    点击量:

听说上海也有农村,我感到不可思议。在我心中,上海是超级高大上的大城市,那里的农村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求科普!最好有图~

上海,作为我泱泱大国的“魔都”,国际级的大都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在很多国人的思维里,这样的大城市早就不应该有“乡下”了吧?

但实际上,上海也依然是有农村的!虽然这些年上海城区在不断向周边扩张,郊区城镇化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但农村依旧占据着大部分面积:上海市的总面积是6000多平方公里,其中4000多平方公里是农村。

个人认为,除了崇明岛的大部分现在还保留着最纯正的乡村味道外,还有浦东的南汇、浦南的奉贤,西南部松江、青浦、金山等地,大部分区域依然还是属于农村。甚至像浦东新区在外人眼里如此的“高大上”的区域,也依然有农村的。

因为我的故乡,就属于浦东新区祝桥的一个村宅。尽管它的东边紧挨着浦东国际机场(将来还要建上海东站),西边几里外的镇上也颇为繁华。但出了镇中心区域,依然能感受到很强的农村的气息。

闲话不多说,我就发点上海农村的一些图片吧:

农村民居间的小巷道那么狭窄,这在东北地区都是不可想象的~

农村的养鸭户


小雨中的上海农村,是不是也有些烟雨江南的味道?


小桥、流水,人家,很静怡的感觉,但这样的风景在我们那基本见不到了,崇明,青浦,金山等地应该还有很多多。

很多地方,还有这样的老房子。


农村的住宅:80年代建的都是图中那栋较为破旧的黑瓦的二层小楼,90年代中期之后,基本上是它旁边那种新式小楼。


田地里的甜芦粟,这可是上海农村曾经最为著名的夏季“水果”。我吃过东北,华北等地的甜杆,味道都无法和它相比拟。


早春的农村一角。

以前农村的灶头,现在应该没剩下多少人家还在用的了吧~至少浦东地区应该没有了。


来一张农村高空俯拍照


农村里的“老妈妈”在晒太阳(在我们那里,一般的老年妇女,或者是伯母也这样称呼)~~


川沙农村一角


农村办喜酒,是最为热闹的。这大概是童年时代最难以忘怀的事情之一了。我现在已经想不起长大后参加任何一场在酒店里举办的婚礼的具体情节,但对于少年时代参与的那些农村喜宴,却记忆犹新。

我的故乡,江镇农村一角,往东不到2公里,就是浦东机场啦!曾经的这条小河,也曾经很清澈、很有活力,留给我童年和少年时代许多美好或不美好的记忆!


新加几张刚照的照片~

照片里是当地村民开垦的菜地。虽然现在浦东那里的村民已经没有土地可种,但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还是改变不了勤劳、节俭,热爱土地的本性,想方设法的从房前屋后,甚至是政府的预留绿地边,“挤出”一点点土地,种点平时吃的时令蔬菜。

照片远处的那个建筑,是民国时期上海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顾兰洲的祠堂,建于1932年。顾是浦东合庆人,是清末民初上海著名建筑家杨斯盛一手栽培起来的房地产大亨。现在市区内很多那个时代的大使馆,还有以前的大量石库门房子,都是他的杰作,在当地也留下了很多的传奇故事。此祠堂是他晚年时期,在浦东到处勘察风水后,选在我外婆那个村里建造的,据当地的老人说,下葬的时候也是极具奢华。解放后,这个大院子被政府当过仓库场、小学等,现在已经被上海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至于照片里出现的两个人,一个是我母亲,一个是我大嬢嬢(姨妈)。


这座桥的历史,也是很长久了,是和顾家祠堂一起建造的。

小时候来外婆家,特别怕来这里,本身这边就是祠堂和墓地,杂草丛生,人迹罕见,那种破败与幽静,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以前这边是称为老护塘,早在北宋和元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是阻挡滔滔海浪,捍卫万顷良田,防御倭寇侵犯,保浦东一方平安的生命线。也曾经繁荣过很长时期,后来海岸线向东延伸之后,这里随着也变的萧条和没落了。

话不多,图说话。

老婆家在淀山湖边,青浦商榻镇——上海最边缘的农村小镇。从市区的北面出发,高速要借道江苏。

湖边漫步

湖上的鸭子(tian e,感谢各位指正,捂脸)

安静的农村,惊讶于这地方居然算魔都。

补充图片,这是我和老婆大人回娘家时的日常。可以有足够的场地无限的水,整整一个下午,深度清洁,把车搞得亮晶晶(请忽略肥胖的我)

最后放角落里的家狗一枚,供各位云吸~


小时候有爱心鼻,长大后就没有啦~






每次来淀山湖就开心疯了~

over~

讲真,没来上海以前,我以为上海是这样的


来上海以后,尤其在大松(农)江(村)读研以后,才知道上海其实是非常多元的。上海跟其他城市其实一样,有繁华的市中心,比如徐汇和静安。也有不那么繁华的郊区,比如松江,金山,青浦。但我觉得这些整体才构成了完整的上海了呀。放几张图让大家感受一下好了:

松江大农村:你没看错,是稻田!

黄灿灿的油菜花地

满池的荷花和荷叶

大把的向日葵生长的好有生机呀

还有辰山植物园的樱花大道

可爱的羊羊在吃草

广富林遗址的古城墙

也有小桥流水人家

我大东华的镜月湖:日落拍的,感觉还挺美的!

大学城的校园风景也很美

泰晤士小镇的欧洲风情

青浦大农村:新农村建设试点

朱家角古镇:挺古色古香的

东方绿舟:很大很适合郊游的一个公园!

所以,其实在我看过了上海繁华的外滩和陆家嘴以后,我觉得这些上海农村的景色才更宜人啊~它让我们这些外来人觉得上海这座城,并不只是繁华的让人有距离感。同样有它接地气和人情味的地方,让人感到亲切自在,你喜欢这样的上海大农村吗?

坐标崇明岛,作为最后一个县升区的上海的独特存在,严格来说,是彻彻底底的农业区。

整个区的面积相对岛上住的人而言,有些过分庞大了,所以相比市区密集的摩肩接踵的人群,在岛上真是人流稀少,是一个适合徒步,骑行,还有开车自驾的地方。

岛上最多的植物,应该就是芦苇荡了,我爸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去芦苇荡掏野鸭蛋,我小时候也见过飞到村子里的野鸭,真的会飞!

岛上的人口分布的话,我想大概分成四类人,第一类,崇明人,自小生长在这座岛上。第二类,当年知青插队下乡之后留在岛上的市区人(我们一般都直接叫他们上海人),第三类,来崇承包土地种地的外地人(大多是苏北,安徽较多),第四类,当年响应三峡大坝工程,来崇明定居的重庆人(我们叫他们三峡移民)。记得三峡移民刚来的时候,他们的小孩不穿衣服,光溜溜赤脚在夏天的柏油路上跑来跑去,在我们看来蔚为壮观,过了几年,似乎也被岛上人同化了一些,没那么生猛了。

这是岛上很常见的二层小楼,前面有一块自留地,种种家常蔬菜,有些人家还会养鸡养鸭,哈哈哈我家从来不养,我妈拒绝一切带毛的动物,我本人作为一个乡下人,也有恐蛙症,每年夏天都被吓得要死,到处青蛙。

因为地质的关系,岛上有两个地区属于江苏,分属于海门和启东,一个叫海永镇,一个叫永隆镇,所以他们虽然生活在崇明岛,但是是江苏人,江苏户口,江苏高考,目前这两个地方正在大兴土木造房地产,许多上海人在那边便宜买了房子,放家里过世的家属的骨灰。相比之下,受到生态岛的口号制约,岛上属于上海的行政地区,楼高限高,不得高于17米,污染工业基本都被取缔,连公交基本都换成了纯电的,这几年还搞起了所谓的垃圾分类,严禁焚烧秸秆等等,但是事实比较悲观,毕竟岛上留下来的大多都是些文化水平和觉悟不高的中老年,一些政策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

岛上的公路,挺适合骑行,一到节假日,全是上海人来骑车。

从我个人角度讲讲吧。

我是在岛中部一个小村里从小长大的。村子所在这个镇现在行政上已经被合并了,所以不存在了,但还保留着以前的一些基础设施,我想了一下,一共有如下,两家超市,一家华联,一家农工商,晚上七点半就关门了,里面基本的东西都能买到。一个菜场,居民买菜都在那,每天早上都像个集市一样。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但因为现在老龄化严重,已经没有多少小孩子了,初中每个班就二十来个小朋友,一个年纪两个班,老师都快比学生多了,校园设施很好,幼儿园到初中都是塑胶跑道,食堂,小学初中有理化实验室,礼堂,计算机室,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投放设施之类城镇孩子能享受到的硬件,这里都有。而这些设施,10年前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了,我很感激,这是我认为上海在财政上支出最合理的地方,哪怕是最乡下的小镇上的孩子,也能享受很好的硬件待遇。教学资源以外,也有一家银行,一所邮局,两家快递网点(平时拿快递都要去网点拿,不送到家,京东,顺丰,每日优鲜这些除外),还有零零碎碎的像蛋糕店,鸭脖店什么的,哦对了,还有当年的一家影剧院,后来乡镇逐渐衰败,这个影剧院也就不开了,我初中的时候还被改成游戏机房和台球室,那时候溜过去打拳皇,被班主任逮到,只当了两个多礼拜的班长,就被捋了下来,哈哈哈。后来人越来越少,游戏机房也开不下去,那个影剧院就彻底没声音了。

岛上村落衰败的样子

后来去了县城上高中,崇明中学,对就是极限挑战去的那个,顺利高考去了上海读本科,然后考研,读了研究生,出国交换,一路顺风顺水,也没遭遇很多波折。明年研究生毕业,秋招也找好了工作,要离开待了挺久的上海市去到深圳,倒也有点不舍了。

平时生活的话,就是人很少,树很多,鸟也很多,偶尔回家,早上会被鸟叫吵醒,基本上现在每家都通了水泥路到家门口,前段时间还每家每户发了一组LED的路灯,可以装在家门口帮你家照明,但即便如此,暮色四合的时候,整个岛上仍然是漆黑一片,只有偶尔的车开过去,有一星半点光亮,所以我暑假的时候,搬了凳子在我家的阳台上拿单反长曝光,对着app找银河的位置,拍了拍去,我妈说我出去喂蚊子。夏天白昼长,也会和几个同学约好了去中学打篮球,打到浑身汗涔涔,太阳下山了,再回家,他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岛上,做三支一扶的村官,据说现在都当上村长了,小伙政绩还行。

前几年,外地人包了我家宅子后面的土地种荷花,暑假我回去的时候荷花正好开了,我妈问他们买了些莲蓬,自己煮粥,看着美,但是蚊子真的太多了(岛上本来蚊子就很多)
晚上出去玩的时候拍的,岛上除了城镇地区,乡下很少有娱乐活动,也就我这样稍微有点闲情的人瞎跑瞎逛,更多的人被生活磨的已经麻木了。
夏天打完球,从学校门口出来的一个下坡,正巧遇上很美的夕阳

岛的形状很长,但却很窄,所以有时候骑车不久,就能到江边,我小的时候经常跟着一个哥哥在岛上骑车,他那时候在华师大读生态学,在岛上基本上是百科全书一般的存在,什么水鸟,什么鱼虾都能叫出名字,骑车去北湖,那时候北湖还没被正式开发,只是圈起来的一大片,里面的水被蒸发的咸咸的,像一小片海。如今好多年没在岛上认真逛一逛了,有点想念那些遮天蔽日的水杉林和静谧无人的公路。

这样的水杉林,在岛的中部地区,几个当年知青下乡的农场里随处可见,真正的遮天蔽日,不一定非要去森林公园,你开车在北沿公路一直走,就有这样的风景。

小的时候出行不方便,要靠轮渡,每次学校组织出游,去东方绿舟什么的,都要坐轮渡,那时候一群小孩子在船舱里乱跳,GBA联机玩游戏,吃泡面,出去看江,都有,回来的时候一个个都累的要死,趴在船舱里打瞌睡,现在想来好几年没坐船了,上次坐船居然还没出息的晕船了,那时候陪我坐船的女朋友都不在了,恍如隔日。08年大桥通车,岛上人以为要迎来一次发展的契机,结果没想到等来的除了乌泱乌泱节假日的堵车和蜂拥来岛上骑车旅行的观光客,什么也没有,平日里一切还是沉寂着。

轮渡分两种,一种叫高速轮,一种是车客渡,车客渡超慢的

岛上的旅游资源其实挺丰富的,但苦于社会主义农村,那种粗糙的审美,导致很多时候被打造的非常土气,其实在我看来岛上真的是可以专心经营小清新的田园风的,还好这几年挺多民宿啊,或者设计师看中了这,挺多有设计感的东西在崇明生根发芽了,我很欣慰,等我之后工作几年回来,我想我也会开民宿的吧,让我妈做做饭,一个礼拜就开放一个周末,带岛外的人去逛逛。

东滩湿地,很美的地方,每年吸引很多鸟类观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来拍照,那个“承包池塘”的国产剧也是在这拍的。

你们别看我说的好像生活在这座岛上,很舒心很开心,那也只是对我这种没有经历生活苦楚的人而言,更多岛上人,活的不容易,大多在市区打工,做些苦力工作,有些留在岛上的,收入则要更低一些,叫苦不迭的人也不少,有时间的话,这方面我也会讲一讲。

暂时没什么思路了,零碎的说了挺多,如果有人想了解更多的话,留言吧,我会更新的,先写论文去了。

-家住海边喜欢浪 -

:南汇区(南汇现在已经并入浦东新区了,但我们还是自称南汇宁。南汇,坐落于上海最东面的犄角旮旯里,毗邻东海。)


先上两张我们东海的照?

一望无际的黄泥水,海滩边,稀稀落落分布着几个捕鱼人的


本来去东滩是钓小螃蟹的,说变天就变天了(T▽T)


……………………………………………………


我们那儿是个农业大区,有8424西瓜,水蜜桃,伊丽莎白甜瓜,红刚青扁豆,是农产品生产的中坚精力量。

8424(8424也算是享誉在外了,我在英雄城都能买到,就是不正宗。正宗的8424是黑籽的,不然就是大兴的。)



以前小时候,为了零花钱,大清早的,奶奶 就会喊我起来一起去摘扁豆。眼睛都没睁开,就套着个布袋去田里摘,摘买一袋就倒在尼龙的蛇皮袋里,桥头有贩子会收。我们那儿真的家家户户有大棚种扁豆,不过现在变成生产基地了,年轻人也都基本都不再插手农活了。

……………………………………………………


老宅里除了门前种点蔬菜,还饲养了几只鸡鸭。 为了这几只鸡,这几只鸭的,基本不会离开老宅,出门了都会想着还有牲口要照弄。

之前,奶奶还在的时候,养的小兔叽,我本来以为 生出来就有毛的(T▽T)

中华田园犬“嘟嘟”

长得超可爱!!!也超级聪明!!

田园犬真的比较认人,你对他好,他都记得。

……………………………………………………

村里总是黑的特别早,七八点就基本黑得差不多,老人家普遍都上床早。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2-2018 娱乐天地-娱乐天地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