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天地-娱乐天地注册登录站
NEWS 娱乐天地新闻
当前位置:娱乐天地新闻

Title
在新加坡生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发布时间:2023-07-31 08:51:10    作者:佚名    点击量:

新加坡有二三十个图书馆,分布在全岛各地,往往住家附近,就有一个。

外表并不起眼,但书挺多,中文,英文,烹调,旅游,园艺,小说,IT... 都有,还有专门的儿童图书,一个小圆桌子,几个五颜六色的小凳子,坐着爸爸妈妈和两三岁的孩子,一页页的讲故事。

还有报纸,杂志,DVD,电脑游戏,音频书CD,还有空调,有沙发,有写作业的桌子,有连接电脑的电源,有的还有个小咖啡厅,可以边看书,边喝口咖啡。

可以借八本书,三个星期,也可以借杂志和CD/DVD,两个星期。都免费。

小孩子也很喜欢去,周末吃过晚饭,我们三个常常散步到图书馆,给儿子读两个故事,再借几本回家。

新加坡是个热带岛国,满街的棕榈树,椰子树,芒果树,熟了就会掉下来,有次差点被芒果砸到头。不分四季,雨季的时候,凉快点,旱季的时候,热一点,但是午后也常常来场雨,噼里啪啦的下完,又晴了。气象局应当是没有什么压力,基本上不会预报错。

雨水多,花花草草就洗的鲜艳翠绿,道路上灰尘也少,鞋可以穿很久不用洗。夏天长,就天天有西瓜吃,当然还有其他的水果,榴莲,山竹,芒果,菠萝,不过我比较喜欢吃西瓜,不吃榴莲。天气热,就可以游泳,一年到头,游泳池都开,有标准池,有儿童池,还有水滑梯之类的,价格很便宜,1,2块新币。

游泳池一般在体育场里,体育场也不少,二十多个,通常离家不远,就可能有一个。除了游泳池,还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健身房,当然还有跑道和足球场。这些就要花钱了,有的3块,有的7块,不算太贵。我家不远就有一个,有时早上去跑步,有时晚上带儿子去踢球。

除了体育场,住宅小区里一般也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有的还有街头足球场。白天热,到了晚上,灯照的球场明亮,就有打篮球的了,有时候空着,我和儿子还在上面骑滑板车。到了10pm,场地上就熄灯了。

政府效率挺高,上上个星期六,我老婆看到杯子里有水碱,怀疑水质有变化,打电话给国家水源局,不到两小时,就来了两个人检查水质。向政府咨询或投诉,发封邮件就可以,他们会回复一个reference num,会有专门的人跟进,并告诉你处理结果。有次发现我们常吃的一家摊位不够卫生,就发了封邮件给环境局,后来收到回复,说是派人去查了,结果是警告还是罚款,我就不记得了。

政府还有个部门叫建屋局,专门盖房子的。盖好了卖给已婚公民,价钱便宜。没结婚的公民,到一定年纪,也可以买,或是和家人联名买。永久居民只能买二手的,价钱比新的要高不少。八成的人都住在里面,所以政府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价格,保证在大家负得起的范围内。

另外两成的人住在私人产业里,价格是建屋局的两三倍,不过有私人保安,游泳池,网球场。这种地方只有住户可以进,四周有围墙,上面注明,私人产业,不可逾越,抓了报官。有的人买了投资,有的人自住,还有的人比较悲催,因为家庭收入高,政府不卖房子给他,只能去买私人的。

夏天过久了,也是挺无聊,有时很想看看雪,或是感受下秋天的冷风。

作为一个刚在新加坡参加工作的中国人从衣食住行谈谈体验吧:)

1.衣

除了品牌旗舰店,随处可见的是淘宝货——质量很差,价格还不便宜——说到淘宝,的确很多同事仍然还在淘宝买衣服,千里万里迢迢的;当然也有很多设计感很强的本土品牌,普通的一件裙子价格也都在一两百新币左右,而且无一例外的你会经常看到Made in China/Indonisia/Bangladesh。所幸新加坡每年有两次打折季:6月和12月,动辄就有70%off的折扣出来,像迪奥香奈儿古奇这样的奢饰品在折扣季也不例外,虽然都不会是应季商品,但是性价比已经很高了。

虽然是一个热带国家,但是依旧可以买到毛衣羽绒服这些——优衣库一年四季都在卖;除了为出国旅游,办公室和电影院冷气(空调)可以吹得我们涕泗横流。新加坡的电影院真的很冷,新加坡的电影院真的很冷,新加坡的电影院真的很冷(重说三),原因参见

为什么新加坡和香港的空调这么冷? - 建筑

2.食

据说新加坡人不喜欢在家做饭,因为讨厌油烟——我从不做饭找的也是这个理由哈哈。组屋区下面一般都有24小时开放的巴刹(想象成大学食堂,好多年前林依晨和陈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会爱你”在新加坡的场景里有出现巴刹),有马来菜、福建菜、川菜、印度餐,还有海南鸡饭!一般比较便宜,五块钱以内就可以搞定午餐(不包括饮料)

(为什么编辑了一大段就这样消失了啊摔!)

再谈新加坡的非日常美食。作为国际化的岛国,自然可以在这儿吃到各地的美食啦——好吧,主要还是中国的。大名鼎鼎的牛车水(China Town)就有东北饭馆,成都饭馆以和川菜——不得不说,在新加坡真的很难体会到“身在异国”的感觉。港式茶餐厅、日式料理、韩国烤肉、墨西哥餐厅,也都并不少见。

作为典型的正宗的“南方”,坡村的豆花是甜的(答主超级开心,大学忍了四年的咸豆花啊!);坡村的甜品很多,手工烘焙的饼干、进口巧克力、还有很多糕点,吃到停不下来!作为代价,答主胖了十斤(哭)

贴一个美食攻略

新加坡逛吃记:肉骨茶、亚坤、印尼菜、马来菜…

3. 住

利益相关了——答主正宗五道口搬砖系的,现在在坡村搬砖。

坡村住房分两种:组屋和公寓。直观的概念是组屋价格只有公寓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还没算税和物业费呢),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EC(Executive Condonminium, 政府执行公管公寓,应当把它理解成高档组屋,因为它和组屋一样不卖给外国人。

先谈公寓,公寓除了配套完善(配健身房、地下室、游泳池和烧烤点)以外,造型比较美观——一般都是玻璃幕墙或者是全高的落地窗,现浇结构比较多,因此造价也比组屋贵。它最大的优点应该是谁都可以买,只要你有钱。价格我给个参考:非CBD不近地铁每平一万多,外国人购买要比永久居民和公民多交百分之十的税。呵呵哒。

再来谈谈亲民很多的组屋吧。先下结论:新加坡的组屋是千篇一律的丑,但真的超级便宜且真的解决了坡国国民的住房问题。在此缅怀一下李光耀先生,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独裁者:完全干预市场经济,组屋价格就是不能涨。组屋的购买条件如下:新加坡公民或者五年以上非单身永久居民;家庭月收入在8000以内;单身的想买需要年满多少(30几,还没调查清楚)评论区Rong Wang提示这是几年前的数据,仅作参考吧(具体参见

http://www.hdb.gov.sg/fi10/fi10321p.nsf/w/BuyingNewFlatEligibilitytobuynewHDBflat?OpenDocument

所以新加坡的穷人买房并不难。组屋便宜,一方面是因为它使用了很多预制构件大大降低了造价——也是丑得千篇一律的原因,标准化生产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美学要求;另一方面,组屋不是封闭的,没有保安,任何人都可以出入(答主刚来新加坡就因此丢了一双挚爱的耐克跑鞋),也没有配套设施(游泳馆那些)。不过新加坡整体基础设施很完善,答主租的组屋但是楼下有Gym, 有很大的游泳池和健身房羽毛球馆等,但是是收费的。大多数组屋区附近也都能找到Gym。强调Gym是因为新加坡人真的都很爱运动,尤其是跑步。每年有各种形式的马拉松比赛,答主自己也是每周累计能跑20公里的人。还有泳池,因为是热带,游泳自然很爽啦。

4.行

公共交通必须很发达,地铁覆盖全岛,且一般会运营到11点半;跨年夜和中国新年夜等重大节日会延到2点。我很少搭Bus,地铁到不了的地方自己走几步也就到了。不搭Bus是因为离开手机导航我都不敢坐Bus——它不报站啊!生怕自己坐过站。

出国行的话考虑轮渡和飞机。新加坡只有一个机场:樟宜机场,三个航站楼,地铁直达,非常方便。而作为岛国,坐一个小时轮渡就可以到印尼;坐半个小时Bus就可以到达马来西亚是不是很神奇?

衣食住行讲完了,再来谈谈自己走新加坡生活八个月的感受吧。

1.在新加坡生活不会英语也没关系;只要跟你对话的人长着华人的脸,基本也就会说中文了。这也是答主没有异国他乡的感觉的一个原因吧。

2.Singlish刚接触时真的很难懂,不仅发音奇怪(例如three 发成tree)而且语速很快,句子都被扯成一个个向外喷的单词了,听起来反而有不连贯的感觉。我的适应期是半年,半年才完全跟上了singlish的节奏(不过跟答主很少听也有关)

3.新加坡人很友善——或者说答主在新加坡碰到的人都很友善。

4.作为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的外国人,看病太贵。答主去过一次急诊,挂个号收费105块,新币。最后开了五块钱的抗生素;耳朵发炎,去了一家门诊,开了点抗生素,收费92,新币。无比怀念国内的医保。

5.太小。大概两个礼拜就玩遍新加坡了。不过像环球影城这种地方经常换主题,多去几次也可以。

6.新加坡很美,很好,但是我还是想回国(想家啊,虽然直飞回去只要六个小时,但是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金钱老往回飞啊)。

7.每年9-11月份关注一下新加坡的天气,很大概率(也许100%)会邻国(印尼和马来)焚烧农作物导致坡村PM10爆表。贴个图感受一下

(24/10/2022补充)

(14/10/2017补充)

(19/03/2016补充)

(10/04/2015初稿)

在新加坡工作十六七年了,老婆孩子、房、车都有。家人参与过两次大选,孩子读了多年公校,可能我能总结的相对全面一些。

如果和中国大陆比的话:


好的:

(24/10/2022)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的发达经济体,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大量的国际人才为本地公司带来很多不同思想、文化、教育之间的碰撞。拿我工作的本地某银行来说,除了本地员工(本地华人、本地印度人等),更有大量的外来人员在这里服务。包括东北亚儒家文化圈(大陆、香港、台湾、韩国),印度,东南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各个欧美国家等。就像美国对全球人才的收割,新加坡对亚洲人才也有一定程度的收割。

(24/10/2022)这几年国际形势变化很大,中美脱钩、新冠疫情、高通胀等,期间新加坡政府总体表现还是很好的。这个政府很务实(完全不讲虚的)、很开放(新观念都能跟得上,比如近期积极响应web3.0和加密科技),很勤奋(不遗余力的招商引资、新冠时满世界搜罗生活物资),有头脑(知道新加坡的优势劣势,有一个相对长远的规划),也明白自己要为谁负责(新加坡大选还是有力的)。

(24/10/2022)在新加坡比较少PUA。工作中,公司高层和顶头上司都是就事论事,而不是讲鞠躬尽瘁这套(最近来坡的某些中资科技公司可能不同,哈哈);回家打开电视报纸,李显龙等政府高层讲话做事也都接地气,英文所谓make sense。想、说、做三者能一致还是不容易的。

(24/10/2022)新加坡一般不站队,和几乎所有国家都关系不错。最近我的一些美国同学担忧中美对抗的风险,在琢磨着搬来新加坡。

(24/10/2022)国际形势影响下,这几年新加坡多了不少高薪岗位,特别在科技领域。原因有几个:1,中美脱钩+香港折腾后,国际资本更需要新加坡这个桥梁来辐射亚太;2,中国的科技公司往往把新加坡当作出海的第一个桥头堡(国内红海了,同时新加坡文化接近、没有时差、飞机四五个小时、营商环境不错);3,本地的科技公司有些也慢慢做大了;4,随着国内的一些变化,中国的富豪也喜欢肉身来新加坡。

(24/10/2022)新加坡的购买力平价GDP(十万美元上下)是世界前几位,欧美日澳新等都在身后,这部分体现了整个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和竞争力。当然,新加坡的高GDP很大程度来自于高就业率(女性就业率很高、老人退休晚)和长劳动时间(每周的工作时间平均40小时了,远超老欧洲)。

非常安全,世界前列

政府廉洁、高效、政府雇员服务态度较好。

还算干净、整洁。新加坡的干净有一部分是靠清洁工人打扫出来的。

社会比较和谐(种族、阶层),除了和外来移民的一些矛盾。

(24/10/2022)绝大部分时候空气质量很好。(这五六年几乎不见烧芭带来的雾霾。猜测或者是印尼前年一次烧太多,现在没什么林可烧了;或者是这几年印尼政府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人的素质还不错(但低素质的也有一些),身边很多人都有丢失钱包手机被送回的经历,包括我自己和我老婆。某次我和老婆去巴刹吃饭,因为不饿两人只点了一份饭,邻桌本地人还想把自己的饭送给我(“小弟我点太多吃不完,送给你一些好不好?”)

(24/10/2022,这几年多了很多上档次的中餐馆,中餐选择越来越丰富了)。吃饭的选择还行。不如中国,但肯定比欧美好。基本上食品安全还算放心。新加坡大力推广“食阁”,也就是集中的大排档,涵盖各种口味。这种卫生有基本保证,价格也很亲民,四五新币就能吃一餐。同时这几年也多了不少中国超市,想买各种中国零食、调味料都很容易。

(24/10/2022)新加坡海运立国,加上距离中国不远,从中国购物然后海运来新加坡很容易。一般每立方米五百人民币左右,加上清关大概半个月时间能拿到手。现在坡县很多中国人自发组织的海运团,大家淘宝京东后,再一起凑几立方海运来坡。

各种公共服务还不错,也算基本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比如别人提到的图书馆,的确很好)

公园算比较多,也都免费。周末可溜娃的地方不少(但别期待什么壮丽风景)

公路交通基本上不拥堵(代价就是私家车非常昂贵)

(14/10/2017)买车虽然贵,但公开透明的出钱就行,不用排队摇号这些。

(24/10/2022)双语教育也算优势吧,但免不了新加坡腔。英文、中文都是小学的四大主课之一(排课时间排序是英文>数学~=中文>科学),只是和中国的地位反转。新加坡是只有中文课是中文(科学、数学、历史等等都是英文),而中国则是翻过来。本地教育之后,孩子的英文将会很好(听说读写),中文会比较差,但可以应付日常生活。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新加坡教简体中文和汉语拼音,学校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我看我儿子的小学教材,有不少让我感到亲切的中国文化内容,比如孙悟空、曹冲称象、花木兰、长城长江,以及“二月春风似剪刀”。

(24/10/2022)主体民族是华人,比较容易融入。同文同种还是有作用的。虽然大家成长环境不同,但毕竟母语都是中文,毕竟都过春节、清明。出门吃饭买菜,很多时候就自然的用中文了。

读书的话,去欧美名校相对容易。本地高中生每年都能去几十个牛津剑桥,而录取最难的是美国那些top(哈佛、MIT每年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但二档藤校就比较多了)

(14/10/2017)住房问题解决的较好,一手组屋的价格很亲民。这几年国内几轮暴涨之后,新加坡好地段的公寓已经比北京上海便宜了。比如较好地段的次新房,建筑面积130平(套内110平)的三卧室泳池公寓大概1000万人民币左右,还自带停车位。

(24/10/2022,这几年经济又算比较繁荣,各行各业都请不到人)。经济算是比较蓬勃(对比欧美),就业机会很多。

(24/10/2022)本地的低收入群体需要直面外来移民的竞争,压力还是有的。本地的建筑工人、家佣都是外国人,而很多服务业雇员也是外国人,比如餐饮零售。对比过来的话,香港台湾的建筑工人就给本地人提供很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当然,这个国策收割了周边国家的低端人口,部分的提高了新加坡的生产力。

企业年假较多,一般二十天到三十天不等。

个人所得税很低(但有消费税),且有一些扣税额度。大部分工薪阶层,目测有效税率不到5%。

(24/10/2022)每个人的养老金账户(CPF)是完全独立的,完全不存在统筹。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基本都是高收入打工人,那这个政策对你是有利的,这说明你的钱不会被拿去补贴穷人。

(24/10/2022)政府预算谨慎,一般都有结余。同时本地的主权基金生财有道,比如淡马锡在全球的各种投资,其收益还可以反哺预算(2022年国库收入中有210亿新元来自主权投资的收益)。意味着找个人收税的压力会少些吧。

新元币值稳定,这几十年一直坚挺乃至升值。同事们纷纷调侃现在该去日本欧洲玩,能省不少了。

购物还不错。名牌的话,比香港贵、比大陆便宜。

社会贫富差距还可以,可能比大陆、香港好些。

工作上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大家一般都就事论事。

回国方便,现在能直飞国内不少城市了,包括一些二三线城市。

去周边海岛度假,或者坐个游轮之类,很容易。

如果拿新加坡护照的话,基本上常去的国家都可以免签,甚至包括中国。(发达国家里能免签中国的只有日本和新加坡)

上网没有限制,不用翻墙。

(24/10/2022)请女佣方便,省心,便宜。我家菲佣月薪七百新币,吃饭不上桌,工作时间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八九点,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清洁和孩子接送。未经允许不可因为私事外出(当然她白天大把时间休息放空)。每周休假一天,每两年回菲律宾休假一次。最近我们经常让她跟着油管的小高姐频道自学中餐。

医疗体制算有效率。中国的不合理(以药养医),美国的太贵。

(24/10/2022)气候在我看来还不错。虽然四季夏天,但最高气温不过三十一二度,加上本地下雨多,也一直多云,并不会感到特别闷热(我本人在家从不需要空调)。常年裤衩,随时游泳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本地无处不在的空调也有帮助。再就是,新加坡其实并不潮湿,因为下雨一般只是阵雨,出太阳时候多,一般也通风良好。即使在室内阴处,一般一天也能把衣服晾干,能晾在太阳下估计几个小时就够了。

不好的:

(24/10/2022)这几年此起彼伏,差距应该缩小了很多吧。(14/10/2017)对个人来说,职业发展(薪水的增长幅度)和财富增值(房价上涨幅度)方面,现在的确比不过国内的一线城市。我在新加坡的圈子里,大家对国内和硅谷的大offer都有些羡慕,更不用说翻番的房价了。

(24/10/2022)这几年坡县大力投入公共交通。旧有地铁线这几年很少出事,新修的几条地铁下面几年也会陆续投入使用。之后公共交通应该能解决的很好。(14/10/2017)坡县的基础设施水平近年有所下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地铁。这几年地铁时不时停运,政府似乎也尽全力修补,但还是无法解决问题。这算是十年二十年前投入不足的后果吧,要改善可能还得再过几年。国内大城市往往一下开工五条地铁或者更多,这里能开工两条就很不容易了。

(14/10/2017)现在公司招人,明面上必须新加坡公民优先。对于入门岗位来说,必须本地人找不到了(公民和永久居民),才可以请外国人(工作签证)。另外外来人口想就业,工作签证也越来越难搞定,薪水门槛水涨船高。最近甚至一些本地学位的中国学生都拿不到工作签了。(但本地鼓励新兴科技,不少中国科技公司可以从中国大量搬人过来,有特殊政策)

本地人对噪音的容忍度非常高,想找到安静的房子很难。(很难避开车流声,特别是摩托车;以及震耳欲聋到晚上十点半的歌台)

这几年越来越拥挤,600万人挤在一个海淀区这么大的地方。(但可能比北京上海还是好些)

不比中美,这里想自驾俩三个小时去野外比较难。(只有旁边马来西亚,虽然马来的确很不错)

私家车很贵。新加坡的车价构成非常复杂,几乎可以单开一个主题了。政府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抬高车价来控制交通拥堵。车价组成大体有:车到岸进口价+关税(20%到岸价)+额外注册费(100%以上的到岸价)+环境税(看车是否省油)+拥车证(拍卖,目前大概在六七万新币)+消费税(7%)+车商成本和利润等。一辆卡罗拉到岸价约一万六,最终售价约12万新币(五十多万人民币)。

(14/10/2017:环比已经不算贵了)私人公寓,尤其是好地段的,价格昂贵。较好地段差不多一两千万人民币一套三居室。租房也涨了很多,一个偏远的三卧室组屋可能也得一万五人民币一个月。

国家经济体量很小,对外部经济依赖较大。每次中美生病,新加坡这边也免不了吃药。

政府这几年受民粹影响,长远决策越来越难

民意现在有点排外

现在自己拿永久居民,或者父母拿长期居留签,都比以前难很多了

烟酒很贵(税太高),没有口香糖

福利不多(对比欧美),当然这是低税的必然后果。

(14/10/2017:这两年新加坡网购进步不小,阿里巴巴和亚马逊都有发力。当然还是不如国内方便)。网上购物不太发达,经常让人羡慕国内的淘宝和美国的亚马逊。不过这几年大有改善了。

没什么文化积累,不如香港。没什么好的博物馆、历史文物等。(文艺演出还可以)

学生从小学开始,压力就非常大了。父母都很“怕输”,而孩子免不了刷题。身在人口稠密、资源紧张的亚洲,新加坡的孩子的成长道路也不得不“卷”,这点和港澳台、日韩是一模一样的。

平均工作时间和韩国并列发达经济体里的全球第一吧,但感觉工作压力应该比香港小。

男性公民和二代永久居民需要强制服21个月兵役,之后每年还需要入伍几个星期直到四十岁。我家两个男娃,早已做好思想建设。

旁边的两个邻居都不咋地。人种、宗教、文化、发展程度都大不相同,也都算不上友好。所以虽然新加坡本身有点像个小瑞士,但周边就没法比了。(当然,这也让新加坡更得以享受周边的人口红利,算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很少认真答题,求个赞。

看到了进来吐个关于坡人口音的槽。

坡人口音有点鬼畜,尤其是日常交流之时。英文发音简直什么鬼然后还常常以此自豪。。。来坡4年了,感觉自己深受荼毒,有时候出口成singlish简直心疼自己。他们的日常说话是这样的,你们体验一下吧:

情景:比如考前在食堂遇到一个同学:


wolao eih,bojio!wada u eating ah? chichen rice 啊?looks nice sia!eih bro哈,你的exam怎样liao? looks so chill hah!u must be steady lah, hahaha steady bong bibi ha,wolao eih, u always damn zai mah. ah? siao lah 我meh meh one,哪里像你吶样zai one~ Eih!alamak!我food 好liao, i ciao first la, c u around ha!


都是什么鬼。。。。

哦哦哦,来说下什么意思的分割线。。。。。。。。

我靠,你吃饭都不喊我,你在吃什么?鸡饭啊?看起来不错哦, 对了兄弟,你考试如何?你看起来准备很充分啊!你肯定已经稳啦,你一直都是那么稳的嘛!我靠,你那么厉害那是当然的嘛!啊?开什么玩笑啦,我好弱的,哪有你那么厉害。嗯,我点的吃的做好了,我先走啦,回见~

我在新加坡生活了六年,赶在了七年之痒的前夜离开。


当初选择新加坡的理由是觉得这是一座“集合了东西方优点的城市”,离开时又觉得这是”集合了东西方缺点的城市“。回过头想,选择和离开的理由结合起来其实刚好是生活在新加坡这座城市的体验。

先说优点。


饮食:整体上说中国人不可能找到除中国大陆之外如此像中国的城市了。甚至在香港,占统治地位的粤菜和粤语也会让大陆人有微微格格不入之感,而在新加坡,食阁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大部分公司里的本地员工习惯上班说英文下班说中文,中午和同事吃饭,大家会相约吃炒牛河、蒸饺、烧鹅饭,麻辣香锅也是大部分新加坡人的最爱,除了中餐,东南亚的各种美食比如泰国冬阴汤、越南牛肉河粉也很对中国人的胃口,吃完饭再喝杯珍珠奶茶,这种极接中国烟火地气的生活在欧美不可想象。食阁里一份饭的价格在人民币20元到40元之间,一杯珍珠奶茶15元,几乎持平了北上广物价。

Hainanese Chicken Rice海南鸡饭,其实就是白切鸡饭,食阁里大约3-5新币(15-25人民币)一份


新加坡菜市场,各种适合中国胃的食材


饮食部分8月5日更新补充:关于饮食这一段,我提到了新加坡汇聚各种中国食物而不仅仅是粤菜。评论里有位广东兄弟认为我以上关于饮食的评价是”有点把粤菜和大陆其它菜系对立起来的感觉",这个观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对于中国人来说,粤菜、川菜、鲁菜是不同的菜系,然而新加坡不属于中国,新加坡人没有那么熟悉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他们是看不出哪个菜来自哪个省份的,他们只知道“这个应该是中国菜”,就和我们中国人看到冬阴汤和绿咖喱想到泰国菜,有几个中国人分得清这是泰北还是泰哪的特色呢。


语言:Singlish被很多中国人嘲笑,我非常不明白作为英语也不是母语的中国人有什么立场嘲笑新式英语。中国人也许在发音上比一部分新加坡人强,但新加坡真的做到了全民、哪怕一个食阁里卖鸡排饭的小哥也能用英文侃侃而谈。绝大部分新加坡人对于中国人并不流利的英语是持友善态度的——当然肯定会有人说我遇到的新加坡人都不友善,我觉得这取决于你接触的人的层次、你个人的性格和你的运气。新加坡再小,也不可能全国人民都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我的感触是,只要你待人友善、有专业能力、工作认真,大部分新加坡人也会友善待你。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之前的公司有个50多岁的女leader,我每次把做完的报告给她她都会认真给很详细的意见,虽然没什么私交我也从她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离职后加了facebook才发现,她是个反华,facebook上充满了各种反华转载。政治立场不同,但她看到一个工作认真的中国后辈,她并没有公报私仇,反而很乐意教我一些东西。这是很典型的新加坡人,很有专业精神,只要你工作上是专业的,他们也会以专业友善的态度对你。


说回Singlish,刚到新加坡时我在一家非常典型的本地公司工作,公司和欧洲公司有大量业务往来,公司里除了几个经理所有员工都没有大学文凭,一群没读过大学的人可以用英语毫无障碍地谈合同、做生意。那时我刚从英国拿了硕士文凭,拿着全公司最高的学历、说着半吊子的英文,同事总是很友好地夸我有英国口音,有时还自嘲自己说的是singlish,但我知道他们这么说只是因为友善,我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及大部分本地人。有一次我接到欧洲客户的电话,对方大概是个德国人,英文说得神似德文诡异难懂,周围的同事大概感觉到了我听不懂电话那边的话,一位偷偷递上‘“Can I help?”的纸条,另一位在我放下电话后说”欧洲就是这样什么人都有,不像你们英国英语都好听“。


在新加坡这个国家你会遇到各种口音的人,印度口音、澳洲口音、日本口音、甚至很多英国人也自带很重的口音,新加坡人对所有口音泰然处之,随你说什么口音,我自有一套回。语法、口音在这里都无所谓,英语就是大都市里交流的工具。作为英语非母语的中国人我一直觉得这是新加坡非常好的一个地方,语言就是工具,能用就行。


在新加坡待得久了开始慢慢感觉到一些缺点。最近很流行一句“不舍爱与自由”,套到新加坡这座城市,政府将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你可以温暖纯良,但似乎难以追逐爱与自由。

移民:新加坡在房价控制方面做得特别好,一对新加坡小夫妻可以在完全不依靠父母的情况下工作小几年就轻松申请到祖屋完成有房大业——当然这是在得到了新加坡永居或公民身份的前提下,这就引出了大部分中国人离开新加坡的第一原因,移民政策。


新加坡有一套捉迷藏的移民政策,其移民的标准是因人而异、随时变化且不对外公开的。因此你会看到两个看似条件差不多的申请者,一个来新3年拿到了绿卡,然后申请祖屋安居乐业,一个苦熬8年依旧求而不得,外人眼中的“看似相同”也许是政府眼中的“完全不同”。没有标准造就了坊间大量的传说,比如生男孩容易拿绿卡、单身女性比单身男性容易。没有绿卡意味着生活无法走入正轨,买不了祖屋、不敢轻易换工作、政策一换你就得打包走人,没有标准让你不知道这种三等公民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反观其他国家,英国工作五年或居住十年可换永居,澳洲和加拿大走打分制度,分高者入池,美国各种路子遍地开花。而在新加坡,这是一场无期徒刑,没有标准、没有解释、没有尽头。


工作:移民不确定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无法定位。后来在澳洲我认识一位复旦大学毕业的卖房经理,他曾经是自己高中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也不错,孩子出生后人生进入瓶颈,职业发展和孩子的未来都很迷茫,然后走了技术移民到澳洲,虽然做的工作不如以前那样高大上,但他很满足于在郊区和妻儿有间大house、准时回家、不错过孩子成长每一时刻的生活。第一代移民几乎都必须为了在别人的国家生存下来而放弃一部分事业,放弃事业不是什么坏事,很多人天生更满足安逸的家庭生活。而新加坡的特色在于中国人在这里更容易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但职业天花板和技术难度又远低国内,换句话说,新加坡不能给大house的安逸生活但能让你找到一份比较对口的工作,然而如果你不能在新加坡拿到绿卡立足、回到国内你将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职业状态。有一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毕业的小夫妻,熬了7年不知道为何绿卡一直没批,想尝试回国投简历却发现国内同年龄段求职者的项目经历和技术水平远高于自己,继续留新吧又不知道还得为绿卡耗多久,不留吧既舍不得7年的时间成本也不知道回国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群人几乎都处于心态崩得一塌糊涂,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不敢买房不敢换工作不敢想未来的状态里。


教育:教育应该是促使我离开新加坡的最后一根稻草。新加坡一方面完美继承了华人世界将读书效果与最终社会地位挂钩的传统,因此小孩读书压力极大,另一方面大部分新加坡人是没有大学文凭的,大学是少数人才有机会接受的“精英教育”。新加坡教育模式很复杂,简单说就是在小学阶段便开始分流,成绩优越者进入精英班得到大部分资源,平庸之辈很早便被分入很难出头的其他班,从此连大学之门都极难踏入。分入好班的学生则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保证后面连续不断的分流不被淘汰,最终存活下来的一小撮人成为获得最优质教育的精英,走向律师、医生等优质阶层,其余大部分平庸之辈进入各种技校学得一技之长成为大都市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我曾经和新加坡某大学的一位老师讨论过这种具有魔幻色彩的精英教育,我说我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成绩很一般,所幸老师和社会没放弃我,高中忽然开窍高考考得出奇地好,也算是教育改变命运有了后来的人生,新加坡孩子就缺少这种“逆袭”的可能。那位老师说,在中国大部分人可以读大学但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因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精英”,而新加坡将所有东西规矩化,安安分分地学一技之长、工作几年娶妻生子、国家补贴给你买房,精英永远属于少数人,大部分人安稳过日子不好吗?——好像是很好,但好像缺了点什么。


有些国家你可以感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有很多机会去实现梦想,有些国家你可以过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生活,比如后来我生活的澳洲,一些年轻人过着工作几个月休息几个月的生活,买艘小船可以在海上晃悠小半年,可能晃悠几年他们又会回大学读书,然后去写字楼乖乖做个白领。而新加坡是典型的亚洲国家,福利不高、朝九晚五、工作勤勉。我接触的大部分普通新加坡人是善良又迂腐的,他们干自己的活,不知道也不在意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在公司,同事间聊到北京房价和工资比,同事问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还会执着去北京。这个问题太庞大,我想了下说“因为诗和远方”。英国同事立刻懂了,笑着说自己当年也是向往大伦敦的爱尔兰小青年,背着父母到伦敦闯天下。旁边的新加坡同事则是一脸懵逼。小国视野和分层教育让这些新加坡人失去了棱角,年轻人总该有些带着两把菜刀闯荡世界的冲动和梦想。闯荡世界也许在新加坡政府看来创造不出什么价值,索性早早扼杀,让精英们去好好创造,其余人等好好干活。这种教育,有用,但似乎无趣了点。


新加坡对有绿卡有稳定工作的中国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接近中国的饮食和风俗,可以找到接近西方的规则和制度又感受不到来自白人世界的排斥。作为黄金跳板的新加坡也不错,将这作为中转站跳去其他国家的也大有人在。对拿不到绿卡的中国人来说在这里生活就是一场马拉松了,愿你付出了青春后能得偿所愿。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2-2018 娱乐天地-娱乐天地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