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天地-娱乐天地注册登录站
NEWS 娱乐天地新闻
当前位置:娱乐天地新闻

Title
新时代的博物馆应该如何策展?

发布时间:2023-04-05 19:55:12    作者:佚名    点击量:

原标题:新时代的博物馆应该如何策展?

5月17日下午,“青年视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论坛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举办。活动从青年视角,围绕博物馆展览教育、服务方面,以对话形式,从青年视角解读讨论多元与包容的博物馆。

编辑:李冬阳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综合

1

南京博物院展览部策展人田甜

新时代博物馆的展览规划

疫情后,观众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发生了变化,当下的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的博物馆应该如何策展?田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第一是视角的转换,聚焦观众的体验。

观众按照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可以划分为儿童,青少年,亲子家庭,女性等等。那根据他们的参观目的又可以划分为传统文化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历史专业的爱好者等等。那不同组别的观众他们的参观预期各不相同,解读方式,理解方式更不相同。

针对不同的观众类别做相应的展览选题策划。 针对传统文化爱好者,策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在此呼吸”,从春秋到秦汉特展。 针对女性观众,策划了中国女性古代女性文物大展这样的展览。 针对儿童和亲子家庭,推行了暑期亲子展,称霸侏罗纪,我是一只威猛的恐龙在展览的展期三个月的时间内,收获了14万的家庭观众。

观众在博物馆的展览中获得的体验是丰富的,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学习的体验,观众在博物馆的展览中获取的不仅是有知识,还包括社会的经验,共享,秩序等等。而自选式学习是博物馆的学习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最大特征,观众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速度和方式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二是审美体验

三是情感的体验,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的殿堂,同时也是观众自我定位,寻找存在感,归属感和价值的一个空间。而想象共同体就是观众建立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观众群体之间虽然没有彼此的联系,但是却有相同的归属感。而叙述就是展览策划通过叙述来建立这样情感体验的一个必要的环节。

四是娱乐休闲和文化旅游体验,寓教于乐是博物馆的休闲体验,区别于娱乐中心的休闲体验的一个最大的特征,而尤其是文旅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观众到博物馆体验网红打卡点,到博物馆过大年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时尚。

五是社会交往的体验,展览策划尤其要注重对家庭观众的关怀。

六是差异性体验,又可成为逃离体验,是指人们暂时离开日常生活到益智环境中获得的某种体验。展览策划设计的空间现在越来越强调美感和体验,而这种体验能给观众带来的是比学习体验和审美体验更多的一种这种喜悦感。

七是被尊重和认可的体验,是指观众可以公平的享有社会资源平等的参与博物馆项目的体验。那尤其是针对不同观众的类别,我们在做展览策划的时候更要强调阐释方式的包容性。

第二是展览策划阐释的力量,策展人的创造力。

针对叙事性的展览,策展人需要做的是深入挖掘藏品资源,通过主题阐释和信息构建进好一个故事。以2017年南京博物院的帝国盛世的大清黄金时代展览为例。这个展览是南京博物院和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三家博物馆共同引进的。当然三个博物馆在策划思路,设计构思上都各有特色,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针对审美型的展览,我想说是策展人应该解构艺术空间,解读传统的文化,向观众展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南京博物院做的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为例。2014年策划了“在此中国传统生活艺术展览”,将传统文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解构为九个亚生活的艺术空间。2015年策划了“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通过三个单元,天人合一,阴阳和和,和和美美,结合艺术装置场景来阐释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美好关系。2016年策划了“呼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行塑”展览,通过现代的雕塑艺术家为南京博物院特别打造的一批建筑雕塑,通过展示博物馆的文化景观的形式传递了博物馆空间与空间,历史,艺术,造型之间的相互美好关系。

第三是展览的搭建,团队的智慧大集合。

南京博物院的 策展人制度是策展人加一个团队,策展人为内容设计师,团队包括内容、设计、制作、交流、文创、教育、出版、物业、保洁等等。

展览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展示的空间,从博物馆的户外的宣传空间,一直到展示空间,再到社交的活动空间,文创的服务空间以及公共的休闲空间,无论是空间的装饰风格,还有信息的主题阐释都应该保持系统性,一致性,并且具有关联性,而不是各自独立分割的。

2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许潇笑

通过策展来构建博物馆多元与包容

从2018年开始尝试的一个实验性的策展项目,和传统的博物馆的一些展览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模式。这个展览题目《形而上与形而下》就是针对一个观念和一个物质,是博物馆和当代艺术的跨界系列展。许潇笑表示,在她十年的展览工作当中,一直在反思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展览和公众的距离。公众不是一个单一和均制化的群体,不仅仅是有年龄和性别、政治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认知、民族和文化身份的不同,尤其是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都不同。那么,展览如何做?分不同主题吗?在一个主题当中,把这些所有的附属性都涵盖到吗?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进来的人是没有筛选的,那么如何来面对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许潇笑认为,在做策展的时候,不能把观众预设为一个没有装水的空瓶子,它里面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水,要把观众的主体性作为一个潜质的条件,然后重新来认知、展示和观看展览的知识传播和观众对于意义生成之间的这个构建、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传统跟当代的关系。现代博物馆做的展览肯定是要回应当代的,历史在经过博物馆的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之下,到了现在,是存在变化的,它的延续肯定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在延续当中的这个变化,就像古希腊的一个经典悖论“忒修斯之船”,该如何来理解?

许潇笑认为,博物馆作为一个中介跟传播媒介,需要在历史当中投射当下,然后在当下对传统来进行一个再呈现。

3

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李林副教授

博物馆展陈中考古文物信息跨学科

李林表示,考古文物是我国综合历史类博物馆的核心展品之一,它在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与考古遗址类博物馆自成体系的阐释系统不同,考古文物在综合历史类博物馆中的解读需要适应更加多元化的观众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考古研究的基础上,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阐释视角,从而让我们考古文物发挥更大化的社会价值。 主要的考古解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以物证实法。当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的时候,以夏赖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学家,将考古学界定为狭义的历史学,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历史时期的考古成为了历史学科的工具。因此我们在综合历史类博物馆的展陈中往往会看到无处不在的实物与历史文献互赠的二元阐释法。

第二种方法是原境展示法。以采而德为代表的考古学家认为,偶然发现的散落的遗存不能称之为考古资料,只有当这些遗存与出土环境相结合的时候,才能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其研究进行解读,原境阐释法强调的是,对考古原生环境的复原,强调的是物以及单元之间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考古的阐释方法在博物馆展陈中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博物馆展览构建展览主题,同时起到知识传播的强化效果。然而根据四川大学课题组对全国二十余个综合历史类博物馆基本陈列和主体性临展的调研结果显示,考古阐释的方法在展陈信息、学术语言,以及在观众认知层面上,面向公众的传播和转化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瓶颈和问题, 主要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是学术语言与信息传播之间的矛盾。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考古文物更像是考古学科独享的学术资源,而博物馆展陈的唯一的学术支撑,就是考古报告以及考古学的研究论文。在主题性展览中,策展人煞费苦心地构建了我们的主题、内容、故事线。然而到了具体文物的解读上又不得不回到考古语言。因此,考古学专业术语充斥在展览的说明文字中,不仅无助于增强对展览主题内容的解读,也没有办法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文物个体的内涵。

第二,阐释视角与观众兴趣之间的矛盾。考古文物更像是构建编年史的实物证据,然而观众的兴趣可能不限于编年史,而存在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美学等等。正如在成都博物馆唐宋展厅的观众调研显示,当观众面对这些造型极其精美、极具艺术美感的造型影墓出土的这些击乐俑,他们对文物的关注开始转向了文物细节,比如这些击乐俑用手持的乐器,他们的装束、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而无法将其禹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进行关联。

第三,策展思维与认知思维之间的矛盾。有学者指出,考古学通过广泛的实物的收集整理,最后形成认识,其研究的过程带有归纳性的特点。而策展人,应用的考古学的成果是结论性的归纳,而不是过程性的推导。因此在构建展览信息链的时候,往往遵从的原则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主题到内容,从信息到展厅,而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与观众认知的思维是恰恰相反的。根据调研显示,大多数观众更习惯于从个体文物的细节出发,来获得对展览总体的印象。

第四是学术思维与教育思维之间的矛盾。现代博物馆学教育,鼓励通过构建主义,情景教学的方式帮助观众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是可以容错的,然而大多数学者眼中,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博物馆展览必须向观众传递准确的信息,因此在展览中面对没有研究清楚的问题,总是避而不谈。面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总是尽量回避。这样过于谨小慎微的解读原则,反而让观众失去了自主探索和知识构建的机会。

李林提倡跨学科研究的思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不仅是学科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博物馆多元阐释视角的需求,学科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在展陈中形成更加多元的视角,形成更加深入的文物解读,也能够在公众传播的终端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4

上海科技馆 宋贤

"三馆合一"格局下的科学教育生态体系

上海科技馆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宋贤设问: 在非正式教育公平指导框架下,“三馆合一”的上海科技馆怎样考虑促进多元和包容?有三个问题,第一个上海科技馆有什么;第二个观众是怎么样的;第三个上海科技馆能做什么。

第一,上海科技馆有什么?随着上海天文馆在今年基本建成,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和天文馆在物理空间上实体布局的“三馆合一”已经形成,每一个馆的体量都是世界级的,对于这样一个“三馆合一”和局本身就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里面几乎所有的内容,所以它本身内容体系非常多元。

第二,观众是怎么样的?基于两千多份观众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观众多次参观、重复的参观,以亲子家庭为主,18岁以下观众占到主体,观众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受过高等教育,中等收入以上人群居多。

第三,上海科技馆能做什么?怎么为不同科学素养公众创造接触科学的机会?构建了3+2教育体系,以展览教育,线上教育和拓展教育为核心,通过三角关系的教育体系,希望能够吸引多样化观众。设置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主题教育,拓展、现场演示、探究线上。除了关注亲子家庭,青少年群体之外,也关注不同的对象,比如像打工的子弟,边远地区群体,一些特殊人群。在年龄方面做到年龄全覆盖,包括学龄前、小学、初中。

5

“假日博物馆”创始人沈鱼

打造博物馆教育综合体验的知识网络

沈鱼介绍,假日博物馆不是一家博物馆,是一家公司,一心想投身博物馆教育事业。沈鱼表示,将VR讲解、直播、智能导览整合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沉浸式体验云博物馆,足不出户便能行走于展厅,不断更新这些信息技术不是她的最终理想。

她表示,未来的技术会不断地升级,这不足为奇,问题是这些技术多大程度上能帮助人们静下心来欣赏博物馆,多大程度能加深人们对博物馆的思考,多大程度能让大家感受到美,感受到历史,感受到历史,感受到文化。 沈鱼认为,最合适的传播技术是互联网短视频

什么是青少年喜闻乐见形式?如何激发他们对博物馆好奇心呢?沈鱼认为,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是趣味性,第二是系统性。强调系统性是因为孩子三观还不稳定,需要给他们一个整体的系统。

沈鱼表示, 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具有优势第一,比较灵活,可以整合一些资源, 第二,拥有一些庞大的受众群体, 第三,探索出了一些商业模式, 第四,没有什么包袱。

6

湖南省博物馆 李丽辉

当代博物馆品牌推广的经验与策略

李丽辉表示,博物馆应该致力于在公众心目中建立一分认同,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博物馆和其他行业组织,形成鲜明的特点,显著而清晰,这种身份认同就是 品牌倾向,就是人们提起这座博物馆的时候所会想到样子。

李丽辉认为, 票房是展览市场属性最直接的体现,这涉及到博物馆展览的推广。 第一,找融媒体传播,提升展览社会影响力。 第二,找专业的票务公司进行票务推广,提升展览经济效益。 第三和业内专业媒体合作,提升自身在展览行业的美誉度。

李丽辉表示,博物馆应该做国民教育。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剥离出来,成立了专门机构教育中心,岗位定名不叫讲解员,而是叫教育员。把教育需求写进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博物馆的教育空间,包括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教室、录播室、教育资源中心、虚拟现实演示室等等。

7

成都博物馆 肖飞舸

博物馆与网络传播的相互渗透

肖飞舸表示,新媒体传播既有优势,也有暗礁。

第一,传统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的边界。吸粉只是第一步,在吸粉以后我们会根据不同观众属性,通过不同渠道来分发层次不同的文化内容。关键是怎么做,既能吸粉又能保持博物馆的一个调性。

第二,互联网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博物馆对社会响应的速度。做文博宣传的,要随时保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否则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落后,表情包、动图、短视频、漫画等等,不断追逐新技术,追逐潮流。

在打造网红博物馆的过程中,除了对新技术、新潮流的把握以外,同时要注重对舆论的总结,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分析,不断地调整宣传的策略。

8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赵卓

智慧博物馆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智慧博物馆的定义。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广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在泛载群体的感知,高速动态的互联,数据融合的认知为特征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智慧博物馆是利用智能服务应用、打造双向交互的业务模式,形成活泼生动、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

它的重点是三个, 第一个是数字化为基础, 第二个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三个它生产出来的一定是文化产品。

第二,智慧博物馆的现状和问题。截止到今天,欧美国家关于技术博物馆还是一个比较碎片化的应用,没有形成体系。中国的智慧博物馆的生态建设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存在一些行业个性和共性的问题: 第一个,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缺乏顶层设计。 第二个,知识服务能力偏低, 第三个,存在感知的缺环,观众和博物馆之间存在信息壁垒, 第四个,我们总体水平提升,但是差距较大。用 八个词来形容今天智慧博物馆的态势:进步长足、基础扎实、喧嚣于世、理性回归、成果丰硕、短版仍在、仕途强劲、前景光明。

第三,智慧博物馆的实践第一个就是我们要加强我们的顶层设计意识, 第二是融会贯通,使数据互联互通。 第三是善解人意,人工智能技术要服务于观众, 第四个是运筹帷幄,智慧化要助力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

建设路径, 第一个是数字化阶段,数字化阶段是博物馆与计算机的对接,是实现数据的获取和积累, 第二个是网络化阶段,是博物馆感知能力的建设,要促进数据的流通和汇集。 第三个是智能化阶段,是基于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帮助博物馆人更好地认识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三保障是运维保障、标准保障,安全保障三大体系, N平台是涉及博物馆各个业务层级,各个业务内容的软件支撑平台。

分享和传播能力的建设。 第一个是采集能力,对观众数据的采集,包括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文物信息的采集等等。 第二个是发布能力,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发布,大大提高宣传工作效率,且提升了我们的发布能力。 第三是互动能力,当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他打开手机,APP会实时根据定位信息,在IR导软系统上,实时推送展览信息,推送社交信息,推送文物信息,可以个性化定制参观线路,和其他观众分享。

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获奖名单

特别奖

上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

香山革命纪念馆

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

武汉革命博物馆

精品奖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基本陈列

浙江自然博物院

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

重庆工业博物馆

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陈列

贵州省博物馆

“和合承德”清盛世民族团结展

承德博物馆

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瓷器、瓷业与城市发展史陈列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平天下——秦的统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传媒行业与传媒教育发展历程展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画屏:传统与未来

苏州博物馆

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优胜奖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基本陈列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大哉孔子

孔子博物馆

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

上海博物馆

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

广东省博物馆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

首都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

海市蜃楼——17至20 世纪中国外销装饰艺术展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又见大唐

辽宁省博物馆

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湖湘文化专题陈列

湖南省博物馆

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

重庆自然博物馆

伟大长征 辉煌史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

延安革命纪念馆

国际

及港澳台

合作奖

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南京博物院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与兵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

敦煌研究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2-2018 娱乐天地-娱乐天地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